2024年8月,在“山水林田湖草”中寻找答案——南京“生态文明第一课”走进自然。 南京市生态环境局供图
自2022年江苏省中小学“生态文明第一课”在南京启动以来,这门别开生面的课程已持续开展了三年。孩子们不再是端坐于教室中,而是持续走进矿坑公园、登上长江邮轮、踏入乡村田野、探访湿地森林,在真实的自然场景中,聆听生态文明故事,感受绿色发展脉搏。
这不仅是新学期的第一课,更是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系统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长效机制。自2022年《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办法》实施以来,南京市以此为契机,多层次、多形式持续开展“生态文明第一课”系列活动,走出了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生态文明教育之路。
在江宁汤山矿坑公园——2023年“第一课”的启动地,来自多所学校的同学们曾在这里发出疑问:“为什么选择这里上课?”答案,正藏在脚下的土地中。这里曾是被开采破坏的龙泉采石场,经过系统性生态修复,如今已成为绿意盎然的“天然氧吧”生态公园,负氧离子浓度最高可达每立方厘米3000个,如今成为一处游人如织的“网红”打卡地。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,实地感受“废弃矿坑”到“生态公园”的蜕变过程,理解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深刻内涵。
“长江大保护”主题课是另一大亮点。同学们曾登上“长江传奇”号邮轮,从五马渡启航,一路观察江心洲生态科技城、长江江豚保护基地,聆听长航公安巡逻故事。“一条人文滨江带,半部金陵发展史。”南京长江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秘书长姜盟的生动讲述,让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,把“保护长江”从口号转化为真实的行动承诺。
在黄龙岘茶村、老山森林、固城湖畔、新济洲湿地,孩子们拿起记录本、监测仪,走进大自然,识别珍稀植物、参与鱼类放流、操作水质监测设备、模拟救助江豚……沉浸式自然教育课,让生态文明知识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,而是可触摸、可体验、可参与的真实行动。
南京市不仅把课堂搬进自然,更通过系统化设计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常态化、机制化。自2022年活动启动以来,全市已累计开展各类生态文明主题活动数百场,依托推出的10套优秀课程、34家教育基地、8家环保公众开放单位,以及“环保小局长”“环境小记者”“生态向学”等品牌项目,形成了强大的育人合力。这些多种多样的生态文明主题活动的开展,让孩子们在自然中学习、在体验中成长,生态文明的理念如种子般在孩子们的内心中生根发芽。据了解,今年“生态文明第一课”将于近日举行。
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,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,未来还将围绕“双碳”、生物多样性等主题,继续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,以生态文明教育的“软实力”筑造生态文明建设的“硬支撑”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上海大世界一夜更名引热议,最新:楼顶“中国李宁”已撤下,回应:“大世界”灯牌近两天恢复,26日品牌活动照常,29日恢复营业
女生千万别穿透!明!包臀裙出门!这被拍到的丁字裤和三角形看傻老司机哈哈
国安4-0升第2距榜首1分 送三镇8轮不胜 张玉宁进工体第800球+伤退
京东方与联想推出Oxide技术商用显示器,搭24-120Hz自适应刷新率
零刻推 EQi13 Pro 迷你主机:13500H / 13620H,准系统 1895 元起
首创超微泡沫技术,洗地还有这操作?⽯头 A30 Pro Ultra 体验